何谓“文质彬彬”?如何培养“文质彬彬”的学生?
“文质彬彬”是指人的语言行为斯文有礼,待人亲善谦恭,也是表现他是很有教养的人。要培养孩子成为“文质彬彬”的人,必须从娃娃抓起,家长言传身教至关重要。幼儿园小学继续抓,经过多年的培养才行。
看到这个问题,第一时间想到两个人物,《红楼梦》中的林黛玉和刘姥姥,以这二人为例来解读“文质彬彬”,会更直观。
“文质彬彬”出自《论语·雍也》:“质胜文则野,文胜质则史。文质彬彬,然后君子。”用来形容君子在言行上的表现。仅仅从言行来看,什么样的表现才能称得上君子?“文质彬彬”,“文”和“质”各占一半,达到中和,就是君子的表现。
那么,什么是“文”?什么是“质”?文,就是文雅,文化浸染出来的雅致、高雅、优雅,比如林黛玉的表现;质就是质朴、粗鲁,未经教化之前朴素的本质,即人之本性,比如刘姥姥的表现。
“质胜文则野”,如果粗鲁、质朴的本性过多,就会表现出粗野。刘姥姥没读过书,没接受过文化教育,她的言行处处显示出粗野来。
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时,面对贵妇王熙凤,说出了“`瘦死的骆驼比马大',凭他怎样,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”这样的话,连周瑞家的都觉得她粗鄙,马上使眼色制止她说下去。
其实,王熙凤也不是文化人,她说的话偏于市井,但没达到刘姥姥的粗野。
刘姥姥二进荣国府,为配合王熙凤和鸳鸯,各种耍宝,把众人逗笑,其言行都是粗野的表现。如果说这是她刻意为之,不是本性,那么她在大观园的牌匾下解裤子准备解手,就是其本性质朴粗野的表现。动物都是野外解决排泄问题的,未经教化时的人类也是这样。在刘姥姥所生活的乡野,保留了这种天性,野外无人之时,可以随地解决。
这就是“野”,因质朴而粗野。
“文胜质则史”,如果文雅太过,失去了天性的粗野,也是不对的。“史”,本意是历史,可引申为经典。文雅太过的人,言必引经据典,行则追风逐雅,黛玉正是这方面的典型。原文说黛玉“目无下尘”,下尘之尘,是尘土、泥士,通常与泥土打交道的人,都是刘姥姥这样质朴粗野之人。黛玉的“目无下尘”,说明她远离了质朴,远离了人之本性。
黛玉的“文”,体现在她时时处处想要体现她是个读书人,而且饱读诗书,因而离质朴越来越远。
这就是“文”,因文化而高雅。
“质胜文则野,文胜质则史”,刘姥姥是质胜文,,林黛玉是文胜质,都不可取。如果能将她们揉合,刘姥姥多一点文,少一点质,林黛玉多一点质,少一点文,让文和质达到平衡,才是文质彬彬的君子。
我们可以用更简单和直接的方式来解读,那就是质在内而文在外,内心保持质朴,不忘本,亲近劳动人民,正如《大学》中所言,“大学之道,有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。”读书的目的,就是通过明德,用最大的善意亲近民众,从而也让自己成为一个善良到极致的人。同时,待人接物彬彬有礼,表现出文雅的一面来。结合起来,就是文质彬彬。
所以,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,要最大限度保留孩子天性中的质朴,不存世俗的功利、分别心,同时教会孩子待人以礼,言行文雅。
简而言之,心可野而言行不可野,言行可雅而心不可雅,这样就能成为文质彬彬的君子。
最后说句题外话,刘姥姥和林黛玉都是贾府的外来客,都有报恩之举,但她们却是处在两个极端的人。把她们放在一起分析,对研读红楼,非常有必要,作者曹雪芹先生在她们身上赋予了很多深意。
文质彬彬的学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,需要岁月的历练和人文熏陶,才能逐步养成。
首先是父母影响。家庭是学生养成文质彬彬素养基础环境,父母的性格、家庭氛围都是孩子彬彬有礼的基础和典范,特别是父母的言谈举止,无形地影响着孩子性格形成。
其次是学校规范。学校的养成教育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。诸如对学生的衣着服饰、言谈举止、嬉笑哀怒等进行示范性引导,通过榜样的力量校正学生的行为,持之以恒就会日渐成熟。
第三是社会引导。我们的网络影视、游戏作品,广播电视节目的示范,让学生生活在文明有序、和谐温暖的环境里,学生自然就会有渐进式得到提升。
四是学生自我约束。通过家长示范,学校规范、社会影响,学生的自我约束,对提升学生的文明意识、养成彬彬有礼的举止是非常重要的。
文质彬彬与个性有关、与家境有关、与父母有关、与我们和谐社会的温和度有关,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关联。
只有大家相互包容、彼此谦卑、和谐共荣,文质彬彬就会成为社会的主旋律。
但我反对像日本人做作的举止。我喜欢率真天真纯真、张弛有度的行为举止。
千万不要人为雕琢,真诚自然就好。
“文质彬彬”是指一个人气质文雅,对人文明有礼貌的个人风度表现形式,也是个人性格的体现。而个人性格的形成是由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相互作用决定的,命理因素和遗传基因属先天因素,占了七成作用力,而后天的教育培养和环境影响仅有三分作用力,所以要培养“文质彬彬”的学生除了从小就开始教化之外,还要因人而异,看其是否具备有先天的主要条件。
文质彬彬,通俗一点说,就是德才兼备。
文、质、彬,三者之间的关系怎样?记得蕅益大师有个比喻,质如树茎,文如花叶,彬彬是生机焕彩。
有树茎、花叶,才能见生机勃勃。但它一定还有一个根,才能使茎枝花叶充满生机,这个根就是源,万法之源。
孔子说:"质胜文则野,文胜质则史。文质彬彬,然后君子。"蕅益大师说:"尊德性而不道问学,谓之野;道问学而不尊德性,谓之史。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,故文质彬彬也。"
尊德性、道问学,解释起来麻烦,还是简单聊聊好。
如何才是尊德性?佛家的持戒,是最圆满的尊德性;儒家的礼、五常、八德,也不失之为美。
道问学不同于一般的学习方法,孔子说:"行有余力,则以学文。"蕅益大师解释说:"养蒙莫在学问。学问,不过求放心。求放心,莫若格物致知,孝悌谨信。乃至学文,皆格物致知之功也。直教一切时文行合一而修,不是先行后文。盖文,是道统所寄,孝悌忠信等,即是文之实处。故曰文王即没,文不在兹乎。若仅作六艺释之,陋也。"
由上可知,文是道统所寄,即文以载道。认辞艺为文,是陋劣之见。道问学有三要,一者,契合于道;二者,从格物(物指私欲)致知下手;三者,文行合一。
以道问学之三点学习方法启发学生修学,文质彬彬可得。
转载请注明来自高品质管材_工业管道_建筑管材,本文标题:《环保工程师报考条件年限证明_环保工程师报考条件年限证明怎么填》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